文化西津 >

镇江史志 | 首场攻克县城的战斗——句容城战斗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4-07-19 浏览次数167 次

 1938812日,为了从战略上配合正面战场保卫武汉的作战,从战役上协同国民党军在苏南敌后实施反攻的计划,新四军第1支队2团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袭击句容县城。这是新四军进入苏南敌后以来首次集中1个团的兵力作战,也是首次攻打县城的战斗。


图片


       句容地处南京、镇江、丹阳三地之间,是京沪铁路、宁杭国道的重要枢纽,特别是距南京仅45公里,战略位置十分显要。19388月初,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从茅山乾元观来到第2团驻地句容墓东村,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布置攻打句容城。陈毅指出,国民党军队本来就患了严重的恐日症,自上海撤退后见日寇即逃。新四军以如此劣势之兵力和装备,居然英勇挺进敌后,而且连打几次漂亮的胜仗,造成了很大的政治影响。国民党第三战区感受到了民众舆论的压力,坐不住了,计划要派部队到茅山敌后,打开日军驻守的丹阳、句容、金坛、天王寺等重要据点。陈毅说:“好啊!我们欢迎!我们希望他们说到做到。我们要先打句容城,打个样子给国民党部队看看!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给你们第2团来执行。


       第2团领受任务后,立即全力投入战前准备工作。通过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四县抗敌总会,从句容城里找来几位熟悉情况的内线人员介绍敌情和社情。与句容地方武装首领许维新、张雍冲等联络,请他们协助提供相关情报。团参谋长王必成带领第1营营长段焕竞、侦察排长黄光裕和几名侦察员,化装到句容东门城墙下进行实地侦察,选择攻城的突破点。又命第1营第3连连长王萱春和另外两个干部组成侦察小组,潜入句容城内,具体摸清敌人的兵力配备和工事位置等城防部署情况。


       通过多个渠道的情报和深入细致的侦察,查明驻守句容城的日伪军共150余人。其中日军宪兵队40余人驻伪县政府,宣抚班驻天主教堂,东南西北四门各驻日军1个班作警戒,另北门外飞机场驻日军1个分队30余人。伪军60余人驻在伪自治会。


       第2团团长张正坤、副团长刘培善和参谋长王必成等研究制定作战部署并报支队批准,决心以第1营主攻句容城。第2营攻歼驻飞机场的敌人,并向汤山、南京方向警戒。第3营担任东昌街、镇江方向打援和警戒任务,并破坏通往东昌街、洛阳观桥的镇句公路。团部特务连由地方武装张雍冲部协助,在万港、双庙、张庙一带破路,并担任天王寺方向警戒任务。四县抗敌总会动员了100多名民工组成运输队、担架队,并准备了攻城用的云梯和填埋护城河用的稻草。一切部署停当,第2团决定于812晚发起攻击,13日凌晨解决战斗,以纪念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一周年。


       第1营领受主攻任务后,作出具体部署:第1连攻东门,第3连攻南门,第2连为预备队。攻城计划是,第一步突破东门、南门,肃清守敌;第二步占领伪自治会,消灭伪军;第三步相机消灭驻原县政府及天主教堂的日军。


图片


       1938812日下午,主攻部队第1、第2营分别从句容墓东、曹庄出发。天黑后第1营抵达距县城仅4里的吉里村隐蔽,按任务完成火力组、架梯组、突击组的编队。这天正是农历七月十七日,月儿尚圆,但有薄云,月色朦胧,夜风初具凉意。午夜,第1营进抵句容城东南角下。虽然附近几个村庄的群犬狂吠,引起东、南门守敌哨兵的注意,但是敌人晚间不敢外出行动,因此未能发现我军迫近。13日凌晨030分,第1营发起攻击,第1、第3连从东南角分别用四架云梯靠上城头,迅速登城,顺利摸掉敌人的岗哨,未遭抵抗便占领了东门、南门的城楼。段焕竞随第3连登上南门城楼指挥战斗时,看到矗立在句容城内的崇明寺宝塔在月光下隐约可见。王萱春率第3连下了城墙,从背后突袭南门。此时驻守南门的伪军正在灯下赌博,尚未睡觉,一名伪军偶然出门发现新四军突击部队的到来,慌忙大声喊叫示警,伪军立时乱作一团,开枪抵抗。顿时枪声大作,手榴弹爆炸引燃了街边草房,火势蔓延,烈火熊熊。第3连一个猛冲,打开了南门,这时出现了意外情况,一股计划之外的日军加入了南门战斗。第3连与日、伪军展开激战,依靠猛烈的手榴弹将敌人驱逐,并击毙日军1名。东门守敌从睡梦中惊醒,未及抵抗即仓皇逃走,有的几乎是赤身裸体奔逃而去。东门即被第1连打开。


       段焕竞立即传令预备队第2连进城投入战斗,协同第1、第3连攻击伪自治会。战前的情报中伪自治会只有伪军驻守,但攻击中却发现有日军协防,后来才获知突然出现在南门和伪自治会的日军是从北门飞机场刚调防而来的。段焕竞见敌人火力凶猛,射击精确,强攻只能徒增伤亡,于是决定采取火攻。在不久前的新丰车站战斗中,第1营最终是靠火攻解决了战斗,因此有了经验,此次也作了火攻的战斗准备。顿时大火四面燃起,伪自治会楼内数十名日、伪军全部被烧死。


       第2营进攻北门飞机场,发现已无日军驻守。营长张铚秀命令将机场日军营房烧毁,以第6连担任汤山、南京方向的警戒,占领有利地形阻击可能来援之敌;第5连第3排在北门外占领阵地,监视北门守敌并阻击可能由北门突围之敌。他亲自率领营主力赶到东城门加入战斗。第1、第2营会合后,在参谋长王必成的统一指挥下,向伪县政府和天主教堂发起攻击。但一是战斗突然性已经丧失;二是句容县城街道狭窄,难以展开战斗队形;三是守敌构筑了半永久性工事,火力配置周密,难以突破,因此战斗陷入僵持状态。新四军再以火力封锁正面,从侧后采取火攻,亦未取得进展。


       战至凌晨4时许,天色已经渐亮,第2团通过侦察得知敌人从南京、丹阳方向开来了援兵,镇江与东昌街之敌也已出动。于是团首长命令第1、第3营分批撤出战斗,同时打开牢房,释放了被日军抓来的100多名无辜群众。此次战斗,共毙伤日军40余人,伪自治会人员及伪军60余人,缴获步枪2支,手榴弹2箱,子弹5000余发以及军用自行车、军装和毛毯等军用品一批。


图片


       第2团在战斗中牺牲副指导员、班长各1人,伤战士8人。撤出战斗后,部队行进至句容丁家边凌家村戚家湾东侧小山洼处时,有2名受重伤的战士因流血过多,不幸牺牲。戚家湾的群众将4名牺牲的烈士以一人一墓的方式就地安葬,遗憾的是,这些烈士都没有留下姓名。新中国成立后,凌家庄小学的师生每年清明都组织前往扫墓。20043月,句容市春城镇丁家边村党支部将烈士墓合并迁至凌家庄东北,并在墓前设立纪念碑,碑文如下:


       “此碑为纪念在抗日战争时期,公元一九三八年八月十二日,新四军攻打盘踞在句容县城里日本法西斯强盗而牺牲的四名革命先烈。


       饮水思源,我们要勿忘无数的革命先烈,他们为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时时刻刻都将激励着我们后人为振兴中华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图片


       句容城战斗以较小代价袭击敌占领区核心的县城,受到新四军军部的通报表彰。中共《新华日报》以《新四军一度攻入句容城》为题报道称:“......十三日凌晨,新四军猛攻句容城,并号召人民群众大肆破坏公路和敌人设施。敌经重创后,见民众即杀,见房屋即烧,以示报复。京沪路敌军更显恐慌,在上海——南京铁路、公路沿线各大小车站,16日起每站增加敌兵数十名驻守,并筑有战壕,防我进袭。国民党和上海租界的各家报纸也纷纷以大字标题对句容城战斗加以报道。虽然战斗规模不大,但是新四军在敌后战场取得首场攻克县城胜利的重要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寇在江南一带的
嚣张气焰,牵制了日军的武汉前线增援的兵力,策应了武汉保卫战,鼓舞了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勇气。同时,此战选定的攻城时间怡逢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一周年,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句容城战斗及在此前后新四军取得的一系列战斗胜利使日军受到极大震动,南京、镇江及附近各县城之敌均有危机之感,迫使日军从前线抽调兵力来加强其后方交通线及城镇的守备,苏南地区守敌由原来的3个联队增加到2个师团另1个旅团,铁路沿线则全部换成日军把守。


图片


        而扬言要进攻丹阳的国民党第三战区派出的第79军,于817日进至茅山地区,此后在丹阳南部珥陵镇附近遭遇日军阻截,随即退缩了回来,825日灰溜溜地撤回原防区去了。来去匆匆,前后不过一个星期左右,所谓苏南反攻的计划成为笑柄。


       句容城战斗前后,新四军和国民党军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苏南人民群众对新四军的崇敬与信任之情更加深厚,他们伸出四个手指头指新四军夸赞说老四能打仗!”而对国民党军队,则编了一首《绿头鸭》词来讽刺:


     
“国民党,军队躲在大后方。新四军,武器很差,却辗转敌后方。说打仗,勇猛难当,使日本人头大三丈。到处出击,今拿新丰,明端句容好榜样。国军他,患红眼病,嘴馋手伸长。请协作,我夺天王(寺),他去攻丹阳。巧遭遇,几许日兵,途中打了一仗。不经一打,抱头鼠窜,溃不成军喊爹娘。老百姓编首词儿,讽刺‘刮’党,欺百姓,敲诈勒索,本领最强。”

(镇江市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