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西津 >

史志 | 赤山之战 ——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编辑:未知 时间:2022-06-27 浏览次数355 次

赤山之战

image.png

▲赤山之战纪念广场落成仪式


赤山,又名绛岩山,海拔228.9米,位于江宁区湖熟镇、土桥镇与句容市郭庄镇交界处,这里地形比较复杂,山虽不高,但谷峰交错,便于部队隐匿。赤山之战是新四军第2支队直属队和4团3营于1940年5月伏击日军的战斗。


image.png

▲赤山险要的地形


紧抓战略机会 完成伏击作战


1940年5月13日,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廖海涛接到抗日志士陶家齐发来的情报,内容是:“获悉由南京开到湖熟的日本侵略军南浦旅团岗本联队的一个加强中队,由其中队长吉田带领,妄图‘围剿’三岔地区的军民,组织维持会,建立伪政权。” 廖海涛看罢情报,略作思考后,对战友说:我们要在赤山脚下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image.png

廖海涛(1909-1941)


1940年5月13日,廖海涛率部由句容葛村绕过赤山湖,转移到赤山脚下的窦家边。

14日上午9时后,日军南浦旅团冈本联队吉田中队从湖熟据点出发,经窦家边去三岔组织维持会。侦察员苏小三和郭维华将这一情报立即向司令部报告。

这时,日军突然向赤山开炮。廖海涛闻声立即携带手枪和望远镜,带领刘参谋和通讯班,登上赤山西北的小山坡,实地观察敌情。140多名日军携重武器92式步兵炮1门,向部队驻地方向开来。廖海涛观察敌情之后做出判断:刚才敌人对赤山开炮是进行火力侦察,并非知道我军驻扎在赤山脚下的窦家边。


image.png

赤山实景


据此,他立即做了战斗部署。4团特务连和3营7连隐蔽在西北岗的小山坡上,以机枪、步枪、挪弹筒和手榴弹构成严密的火力网。

日军受到突然袭击,死伤近半。日军中队长吉田挥舞着战刀,指挥残敌迅速集中到堤块后面的坟地里,组织力量负隅顽抗,并利用92式步兵炮疯狂地向特务连阵地猛烈轰击。

这时,4团3营战士从敌侧面投入战斗,随着指挥员发出攻击命令,战士们一起跳出阵地,奋不顾身地向敌人冲去。固守在凹形坟地的日军以猛烈的火力,企图阻止3营战士的进攻。


image.png

赤山之战遗存


在此紧急时刻,9连2排排长王树德机动灵活地带领4班的战士,迅速迁回到敌人后侧,用机枪和手榴弹对聚集在坟地里的日军发起猛攻。此战共毙伤日军130余人,俘2人,缴获92式步兵炮1门、步枪60余支。战斗结束后第三日,日伪军1000余人在坦克掩护下,对赤山湖以南地区进行报复“扫荡”,新四军第2支队4团3营抢占有利地形,集中火力射击敌骑兵队,毙伤日军40余人。傍晚,3营冲出重围。两次战斗,新四军牺牲排长4人、战士14人,伤战士15人。 



image.png

九二步兵炮


这门92式步兵炮是江南新四军缴获的第一门大炮。赤山战斗大大鼓舞了江南军民的抗日信心,并为后来新四军主力渡江北上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0年6月18日,顽军企图在西塔山引诱日军夹击新四军时,日军慑于新四军赤山战斗的余威,未敢贸然行动,使新四军避免了腹背受敌。陈毅得悉此胜后,立即去电祝贺。

为此,廖海涛即兴赋诗一首《赤山大捷》:“坚持江南抗敌军,日军惊乎胆寒心山之战缴敌炮,茅山烽火震南京”。

(原文刊于中共镇江市委主办《创新》期刊202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