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西津 >

文史|面对悲惨现实的坚毅之心——纪念公朴先生诞辰120周年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2-11-20 浏览次数1 次



图片

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纪念李公朴先生

诞辰120周年



图片
图片

李公朴(1902——1930)是忠诚的爱国者、坚定的民主战士和社会教育家,著名的“七君子”之一,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兼民主教育委员会副主任。1946年7月11日在云南省昆明市遇害,次日牺牲,享年44岁。建国后,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



热血青年

李公朴祖籍常州武进。1902年生于淮安,13岁随父兄迁居到镇江


图片

李公朴13岁

图片

李公朴18岁


李公朴三哥李公愚,曾在镇江打蛋行做伙计,后贩卖布匹,在镇江合兴盛京广洋货店当店伙。合兴盛京广洋货店,位于西门大街(现在的大西路),过去是镇江的市中心,非常繁华。公愚和公朴关系非常好,13岁的李公朴一到镇江,便便经三哥李公愚介绍到镇江合兴盛京广洋货店学徒。李公朴先生年少时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热血青年,在青年时期便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抱负。李公朴学徒期满时,正值“五四”运动在全国展开,上海罢工、罢市、罢课斗争波及镇江。在学生的发动下,李公朴和其他店员联络发起组织爱国团,参加抵制日货活动,他还以“长啸”的笔名向报社投稿,揭露店主勾结官府将日货商标换成国货商标出售的丑行。合兴盛商店的老板对李公朴的“叛逆”行为非常生气,随即将他解雇。

李公朴先生从小勤奋好学。1919年在兄李公愚的资助下,入读润州中学。润州中学毕业后李公朴先后考入武昌文华大学附中、上海沪江大学。在此期间,1925年加入国民党,1926年南下广州参加国民革命军,后因不满国民党的“清党”反共,脱离国民党军队。1928年年初,与张曼筠女士在上海结婚,张曼筠是上海著名画家张筱楼之女。8月由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推荐,并经考试录取,赴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雷德大学政治系学习。他还应记者邹韬奋邀请,为《生活》周刊写了数十篇通讯,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美国社会风情,深受读者欢迎。



图片

李公朴青年时期

图片

结婚照


图片

救亡图存

李公朴学成回国后,国内正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相继爆发,面对民族危机,李公仆满腔悲愤,抱着“唤起民众,发愤图强”的志愿,他积极筹划、创办、参加各种救亡社团。

1932年在《申报》总经理史量才支持下,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其图书馆的书籍从两千册增加到三万多册,登记的读者也由二三百人增加到三万人,在当时影响深远。李公朴先生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创办《申报》业余补习学校和妇女补习学校,学生的数量从二三百人增加到四五千人,启迪民智。1934年~1936年,他在上海先后创办了《读书生活》半月刊,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了各类哲学类、文学类等书籍。特别是出版了马克思巨著《资本论》,引导千万读者对马列主义产生了兴趣,在当时及后来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李公朴虽在镇江时间不长,短短8年的岁月,但也是占据了他人生的1/5。他对镇江山川、人文一往情深,能说一口镇江话,自称是“镇江人”。这从他对家乡晚辈后代的关心扶持中可以窥见。如镇江人、原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汪洋,1934年汪洋到上海谋生,找到李公朴,被推荐到上海中山文化教育馆做练习生,后因得罪官僚,失业的汪洋只好再去求助公朴。李就介绍他到自己主管的《申报》图书馆去做练习生。在这里,他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李介绍他去找沈兹九(沈的弟弟沈西苓是明星影片公司有名的大导演),于是汪洋进入了明星影片公司,开始走上拍摄电影的道路。原三联书店总经理范用也得到过他的帮助,1938年,范用逃到汉口,被读书生活出版社收留做练习生。该社创办人就是李公朴。当李公朴知道范用是镇江人时显得格外亲切热情,要求范用每天把报纸上的重要新闻告诉自己,还想介绍范用给沈钧儒读报等等。范用在散文《泥土脚印》中就有几篇文章提到了李公朴对自己的关怀。这几位镇江文化名人都十分感念李公朴,因为李公朴不仅慷慨帮助,为他们解决了一时的生计和出路,而且还是他们人生引路人,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1935年,李公朴和上海文化界的爱国人士一起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救国会的口号是“停止内战、团结一致,共御外侮”。

1936年11月12日上午,救国会举办纪念孙中山的活动,担任主席团成员的史良要求国民党当局停止内战。救国会多次同情中共的举动惹怒了当时急于「清共」的国民党,同时也得罪了上海的日军。日本驻沪总领事若杉约见上海市政府秘书长俞鸿钧,要求逮捕救国会成员。1936年11月22日深夜,国民党在上海逮捕了李公朴、沈钧儒等七位救国领袖,随即移送苏州江苏高等法院看守所羁押,由于7人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故称为“七君子”事件。七君子入狱后,李公朴和他的战友们始终坚持救国无罪的正义立场,同国民党进行坚决斗争。经过两次审讯,七君子据理力争,李公朴充分发挥他的演说天才,把法庭当做宣传抗日的讲坛,以洪亮简洁的语言,明白晓畅的说理阐述了他和救国会救国无罪的政治主张。两次审讯均以审讯者的无理失败而告终。自从七君子在上海因“救国有罪”被捕后,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义愤,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纷纷发表宣言、函电和评论,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营救运动。其中在李公朴等人被捕当天,宋庆龄女士即委托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请他们进行营救,将营救“七君子”的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各界的爱国人士的努力之下,于1937年7月31日下午,李公朴等人胜利出狱,当他们走出看守所大门时。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欢呼声和抗日救国的口号响彻云霄。


图片

七君子合照

“七君子”事件是影响中国现代史走向的重要历史事件。以沈钧儒、李公朴、邹韬奋、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等七人为代表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尚未形成团结抗战局面时,不计个人得失,致力于全国团结,一致御侮,直接引发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合作局面的及时形成。

 “七君子”出狱后不久,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李公朴创办了全民通讯社,出版《全民周刊》,与救国会同仁筹组全国抗敌救亡总会,积极开展宣传动员民众抗战的工作,为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奔赴呼号。

七君子事件可以说是公朴先生生命中的重要转折点,更加坚定了公朴先生宣传抗战的意念,开展教育救国工作的决心。出狱之后,先生辗转后方,进行抗战动员,并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从未停下脚步。



图片

革命到底

出狱后的李公朴一直辗转后方,进行抗战动员。1938年10月,在成都期间,李公朴于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前演讲,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公朴先生慷慨激昂的演讲,给众多抗日战士们留下深刻印象。

1938年11月28日,李公朴和夫人张曼筠到达延安,在这天晚上,在招待所受到毛主席接见。毛主席就当时形势、文化教育、出版工作发表了意见。之后,李公朴遍访延安各级政府、群众组织,了解生产建设、文化教育、行政司法状况,写下了《革命的摇篮——延安》一文。

1939年6月,李公朴组织了抗战建国教学团,写下了《华北敌后—晋察冀》一书。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夫人张曼筠绘就《怒涛》一图,李公朴提怒涛诗,表达他主张团结抗战爱国的心愿和决心,也表达人民的心声。《怒涛》诗中有句话:不受任何的分化与离间,不怕任何的阻碍和打击。就和怒涛中的波浪一样,表达出了全国人民的愤怒之情。

1944年5月,李公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44年8月,李公朴创办北门出版社,先后出版书籍30余种,这些书不仅发展了西南文化教育事业,而且对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起了推动作用。推动体现在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分别作了《论联合政府》、《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国民党当局立即封锁消息。为使广大群众及早看到这两份重要报告,北门出版社协助中共地下党秘密翻印数千册,并在昆明发行。

1946年2月10日,在重庆各界庆祝政协胜利闭幕的群众大会上,李公朴担任总指挥,被特务殴打成重伤,“较场口血案”震惊全国。李公朴为反对内战、实现民主、和平建国而大声疾呼,使国民党反动派恨入骨髓,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夫妇外出回家途中,李公朴遭国民党特务卑鄙暗杀!噩耗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愤慨,从延安、从南京、从上海、从全国各地传来了对烈士的哀悼以及对反动派的愤怒谴责和抗议。

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所赠与李公朴「耻莫大于亡国,战虽死亦犹生」联句,以此勉励。李公朴去世后朱德,毛泽东也致唁电说:“先生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今为和平民主而遭反动派毒手,是为全国人民之损失,抑亦为先生不朽之光荣。”周恩来先生对李公朴的评价“他是一个为民主革命而献身的战士”!

李公朴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怀揣民族富强、人民福祉的赤诚之心,身先士卒、鞠躬尽瘁!命运再艰难,也不屈服,现实再悲惨,也要敢于坚强面对!如今面对他的拳拳之心,我们更要感叹!怀念!继承!



图片

瞻仰故居

图片

李公朴故居 拍摄:王天宇


李公朴烈士与镇江颇有渊源,李公朴的故居就在镇江市西津渡西长安里35号。故居面积约为11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三间两厢传统民居,清水青砖墙,传统蝴蝶瓦屋面平房,北侧长廊面积约70平方米,共计180平方米。

为了纪念民主革命先烈李公朴的英雄事迹,镇江市统战部、镇江市民盟、镇江城建集团在镇江市西津渡重新布展了李公朴故居,欢迎各位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