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夜色西津 > 主题照片 >

夜市 | 走进镇江西津渡,走进冬日暖阳

 编辑:jswadmin  时间:2021-03-16 17:35     浏览次数:

前往镇江调研之前,也跑遍了不少的街道,逛过不少的夜市,各有各的特色主题,也各有各的温情味道。而当南京财经大学“地摊环游记”队一行人在初冬来到镇江西津渡夜市的时候,仍然被这里的点点温暖驱散了寒意。



西津渡是镇江有名的景点,更是当地居民节假日带上一家老小闲逛游玩的好去处。西津渡夜市就设置在景区内,但却不用付费游玩。夜市设置在一条百米的街道内,街道两边统一摆放着木质的摊位,一眼望去,简洁整齐极了,在与摊主们进行沟通的时候,西津渡夜市的模样也一点点丰满了起来。


图片





01

/赴约

图片


小红书是当今线上的一大社交平台,有很多城市的地摊集市或地摊摊主会通过“小红书”来进行宣传推广。南京财经大学“地摊环游记”队的调研团队在小红书偶然寻找到并联系了一位镇江地摊摊主,在表明调研意向并获得同意后,调研团队集体前往镇江西津渡,去赶赴一场特殊的约定,探访调研镇江夜市情况。


图片



来到镇江西津渡夜市后,成员和摊主终于“网友线下见面”了,这位摊主主要经营的是钩针织物,卖一些自己手工做的发卡、小包、娃娃,为了迎接圣诞节,摊主最近还自学了圣诞发卡的做法,做了很多应景的圣诞发卡。这一个小小的发卡里可有着大学问,别看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发卡,这么一针针钩出来也要三四十分钟,而帽子之类的比较大的作品,则要几个小时才能做成一个。时间和人力成本如此之大,地摊肯定不是摊主的主要经济来源。摊主表示,平时也有自己的工作,下班后会自己做些手工钩织,然后在周五周六周日会把自己做的手工艺品带来西津渡摆摊。


西津大市








地摊在如今的发展形式越来越多样,地摊不仅仅只是人们养家糊口的手段,而逐渐变成人们展示手艺兴趣,获得业余收入的方式。同时管理层面也在不断升级地摊夜市,让地摊更好地融入城市,服务于人民。





02

/认可

图片


西津渡夜市内容主打“文创”、“手工”,因此,有不少手工艺人在此摆摊,他们之中也不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而调研团队在访谈的过程中被这样一个地摊吸引了目光:他的桌上摆满了栩栩如生的人物与植物花卉造型,而这些都是由芦苇雕刻出来的。


图片


这样一个取名为“芦苇小物”的地摊是由一位工程图纸设计师开设的,叔叔是业余的摆摊人,因为无意间浏览到日本的竹刻手艺,于是,在长三角地区长大的他就突发奇想用芦苇进行雕刻。叔叔告诉他们,要进行雕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没有人做过这样的事情,很多过程都需要自己摸索,他通过浏览一些视频自学,终于成功摸索,并通过地摊的形式分享出他的作品。


图片


在交流的过程中,调研团队了解到,叔叔原本是将地摊摆在产业园区内的,但是受众较为狭隘,经朋友介绍来到西津渡夜市。这样的一次地点改变,也让叔叔得到了更多的认可。西津渡的游客较多,层次更为丰富,理解的角度更为多元,时常还能给他提出意见,例如为人物勾画出五官表情,设置一整套的系列都是来自游客的灵感。而在十月份的夜市地摊评比中,叔叔还获得了最佳创意奖。叔叔和队员们聊天的过程中很是高兴,他作为业余爱好者去尝试一件没有人做过的东西,而且还获得了不少的认可,让他更有动力去做出更好的作品。


图片






03

/坚持

图片


夜市的所在地是历史文化街区,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古朴的艺术氛围熏陶着这里的人们。地摊集市也充满了传统文化的色彩,剪纸、草编、钩针编织、花灯……走在这条街上,与摊主们谈谈他们的手艺,接触属于他们的文创生活。



调研团队走到一个兼有剪纸和钩针编织的摊主姐姐面前,了解到,姐姐的兴趣非常广泛,拥有多元尝试的人生,曾当过幼儿老师、开门店卖小精品、开鲜花店、拍过大头贴……在多了个“妈妈”的身份后,地摊成了最适合姐姐的选择——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图片


姐姐从小和姑姑学钩针编织埋下兴趣的种子,疫情期间在抖音上发现钩针编织可以制作出非常精美的模样,于是翻出姑姑家三十多年的古董钩针编织书,结合网上的资源,现在也可以制作出精美多样的样式。与团队成员聊天时,心灵手巧的姐姐也没有放下她手上的线和针,一点一点地纯手工制作出一个个小动物。


图片


姐姐凭借剪纸手艺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谈到学习剪纸的起源,还是高中美术老师打下剪纸的基础,身边人知道姐姐会剪纸之后,就会在结婚的时候请姐姐剪囍字,姐姐会在不同的剪纸上加上自己的小创意,荷花、鸳鸯、喜鹊……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来找姐姐剪纸,“就有吃不完的糖了”。不过剪纸是个比较冷门的生意,在这条街上摆摊时,只有在春节前后才会有人买。


图片



图片


南京财经大学“地摊环游记”队发现,西津大市的摊主们互相之间、摊主与管理方之间的关系都非常融洽。摊主们亲切地称呼管理方为“夜市官”,夜市官为摊主们提供桌椅、供电;下雨时,夜市官会在群里提醒“雨下的比较大,不用来出摊”;天气冷时,夜市官也会在群里及时反应“天气冷,看不到什么客人,用不着来”;入冬后,夜市官主动在群里提出要搭棚子为摊主们挡风。


图片


“地摊经济”的那阵风缓缓地掠过,可我们和他们一直在坚持着……


供稿:南京财经大学“地摊环游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