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西津 >

古韵新生:从红船救生到玉山集市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5-10-22 浏览次数140 次

西津渡,这座长江之畔的千年古渡

不仅因“金陵津渡小山楼”闻名

更因“红船救生”的义举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底蕴

与“仁善义勇”的精神内涵

image

当历史的晨钟与现代的笑语在古石板路上交汇时,红船的故事作为其中最耀眼的篇章之一,跨越近千年的时光,依然闪耀着光芒,激励着后人,并在当代以新的形式焕发着生机。

image


01红船:救生与文化传承

西津渡的救生史,是一部充满仁爱与务实智慧的壮丽史诗。明崇祯年间,李长科驻足于此,见长江风涛险恶,行旅渡江时常遭遇覆舟之难。于是他在玉山报恩寺畔创设了避风馆,为往来客商提供遮风避雨和憩息待渡的场所。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庇护所,更承载着深厚的仁爱精神。

image

为了进一步守护渡江者的生命安全,李长科募造了十只红船,专门用于西津渡、瓜洲、金山一带的救生,并首创“拯溺论生死,殊其赏”的救生章程,以明确的规则激励船夫奋勇救人,真正实现了“利济甚众”。从此,“红船”便成为了惊涛骇浪中最耀眼、最令人心安的信号,无数生命因此被挽回。红船与避风馆的结合,构成了长江边上最坚固的生命防线。

image

在历史的长河中,京口救生会应运而生,逐渐完善,成为管理红船救生事务的专门机构,使这一善举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红船与京口救生会不仅仅是具体的救生组织和工具,更升华为西津渡乃至整个镇江地区的“仁善义勇”精神的鲜活象征。它们代表着面对危难时的挺身而出,代表着对生命的无限敬畏与珍视。这种精神深深镌刻在长江文明的记忆中,成为西津渡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镇江人。


02玉山集:古今交融的文化盛宴


千年后的今天,西津渡依旧是长江边的文化地标,而避风馆与红船所承载的精神,正以新的形式在这片土地上传承。从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开始,玉山集市将不仅是一场简单的市集,更是一场古今交融的文化盛宴。为了延伸市集范围,西津渡文旅公司将精心打造出“古风美学分市集——玉山集”,与原有区域形成U形游览动线,提升玉山广场整体形象,丰富玉山片区文旅场景,促进旅游夜经济消费。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市集中,游客们不仅能品尝到来自美食集市的丰富美味,还能与特色主理人互动,欣赏非遗文创、创意生活的独特魅力。集市上将汇聚古风美学、品牌快闪以及打卡巡游等主题,结合玉山游园的风景,特别设计出巨型卷轴、古船、古桥、诗词墙、露天茶铺等打卡点,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image

西津品秋,品的是金桂的芬芳,更是千年传承下来的“义”与“暖”;玉山集,集的是市井的烟火,更是古今交融的“情”与“思”。红船救生所代表的“义”——见义勇为的大义;“暖”——对生命的关爱,正是通过这样的文化市集,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位游客。

image

市集的喧嚣与活力,让古老的红船精神不再是博物馆橱窗里冰冷的展品,而是融入现代生活的烟火气,变得可触可感、可亲可近。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红船的故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继续激励着每一个人,传承着那份深厚的人文精神。


玉山集招商热线:0511-809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