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新四军战斗在大江南北,虽然武器装备简陋,但凭借大无畏的战斗精神,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并创造出许多奇迹。新四军战士在扬中用轻武器步枪击落日军飞机,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例。
1939年8月10日,天气晴朗,碧空万里。驻守扬中的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第1营各个连队正分散隐蔽在老郎街一带休整。1连跟随营部驻扎在大竹园旁边。上午8时多,连队正在上课,一架日军侦察机突然飞临上空,飞得又低又慢,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大家憋着一肚子火,感到日军太欺负人了。突然,“叭!叭!”两声枪响,只见敌机歪了两歪,朝西北方向飞去。连长彭寿生和指导员肖治平立即进行调查,发现是哨兵打的枪,而当时出于保密要求,上级规定哨兵不准随便开枪。连首长将当班哨兵1排3班班长李道南和战士陈秋生撤换下来,问他们:“为什么违反纪律乱打枪?”两人首先承认错误,接着说:“小日本太猖狂了,我们实在气急了才开枪的。子弹正好打在那个转得很快的东西上(指飞机的螺旋桨)。我们请求处分。”大家的心情和哨兵是一样的,连长和指导员一商量,说:“算了,不处分了。”接着又批评了几句,要求他们注意遵守纪律。
中午11时多,各班集中在树荫下准备开饭。营长张铚秀(后曾任昆明军区司令员)匆匆忙忙跑来大声命令1连执行紧急任务,说:“老百姓来报告,一架日军飞机掉在三茅镇北面长江边上。你们马上出发,去收拾飞机!”并吩咐道:“部队轻装,只带武器弹药,找到飞机,把它毁掉。要注意,可能还有敌机来扰。”1连立即集合出发,跑步前进。副连长姚发生带1排走在最前面,彭寿生带2排在中间,肖治平带3排在后面跟进。战士们虽然饿着肚子,但听说要去收拾日军飞机,情绪十分高昂,一口气跑了十几公里,没有一个人掉队。
一个小时后,1连指战员接近江边。正准备找老百姓了解情况,突然从圩堤上打来一梭子机枪子弹,一名战士中弹负伤。副连长姚友生命令1排散开,从正面前进。彭寿生命令2、3排从左右包抄,形成一个马蹄形包围圈。
躲藏在圩堤后的两个日军飞机员见寡不敌众,丢下机枪掉头逃跑。彭寿生留下1个班守护日本兵丢下的双管机枪,其余人员向江边芦滩搜索前进,很快在板儿沙的一条小沟里找到了飞机。只见飞机头朝东南,尾向西北,歪斜着躺在那里,全没有了昔日的威风。
战士们都是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飞机,又气愤又好奇。机舱盖是透明的,驾驶室里面的东西看得清清楚楚。大家围着飞机四周打转圈,因为找不到门就是进不去,最后不得不用驳壳枪在机舱盖上射了一个洞。没想到这一打,可能由于震动,机舱盖门搭扣一下子打开了。1排排长立即钻进去,把里面的照相机和能搬得动的仪器、物品都搬了出来。大家正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突然听到江面上传来马达声。彭寿生站到飞机上瞭望,发现有两艘敌舰开来。“快!撤出芦苇滩!”彭寿生大声命令。战士们迅速撤退,姚发生和几名战士在飞机驾驶室里放上一束手榴弹,待人走出十几步远,拉动导火索炸毁了飞机。
这时两名日军飞行员还未捉到,彭寿生命令1排散开搜寻,2、3排留在堤上监视敌舰动向。不一会儿,在一条小河的木桥下发现了他们,头上顶着许多青草,把嘴露出水面,一副狼狈相。本来想抓活的,但是两人全身湿透,又穿了大皮鞋,几个战士下河连拉带推了好几次都没有拉上来。这时敌人又来了几架飞机,低空盘旋扫射,情况十分危急。无奈之下,只得将两人击毙。
敌机继续不停地俯冲扫射,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指战员们肺都气炸了,异口同声地说:“打!”霎时间,全连机枪、步枪一齐向敌机开火。敌机不敢再俯冲了,只是在高空不停地盘旋打机枪。此时停在江面上的敌舰仍不停地向岸上射击,迫使战士们两面作战。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四五点钟,敌人一无所获,灰溜溜地撤退了。战士们怀着胜利的喜悦,扛着缴获的双管机枪和其他战利品,凯旋归来。
图《太阳机的毁灭》
回到驻地,彭寿生向营部汇报了战斗经过,张铚秀等营首长高兴地连连点头说:“打得好!打得好!”新四军第2团团首长也发来贺电,嘉奖第1连全体指战员步枪击落日军飞机的事迹,也代表了新四军战士英勇无畏、奋勇杀敌、敢于胜利的生动写照。
这场战斗被当时担任2团文化教员兼随军记者的范敏(后任镇江第五区区委书记时牺牲)记录下来,写成《太阳机的毁灭(报告)》一文,刊登在1939年12月1日出版的重庆《新华日报》上,宣扬新四军英勇抗战的事迹。单兵用步枪击落敌机的奇迹,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文章来源:镇江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