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俗称对联、对子、联语等,是由两串等长、意思完整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它讲究对称平衡、音韵和谐,充分展示了汉语的对称美和韵律美。
楹联的起源,最早可追溯于避邪的桃符。远在周秦时代,民间就有了在门前挂桃符的习俗,以用于驱鬼除邪。《后汉书·礼仪志》载:“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止恶气。”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一棵大桃树,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见鬼祟,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民间便在春节时用桃木板画上二神像,以去鬼瘴,这一风俗被人们继承下来。到了宋代,人们已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将乞求吉祥或驱鬼避邪的联句写在纸上,贴在门上,这就是延续了几千年的门贴。
古渡千秋,难羁归客;
大江万里,好送行舟。
撰联作者:蒋光年
书法作者:宇文家林
普陀岩下,潮升潮落,
义士乐施怀善德;
银岭峰前,帆去帆来,
红船拯溺济苍生。
撰联作者:伯筠
(祝瑞洪)
书法作者:宗家顺
大江济困,此舟传载利川德;
千古救生,斯馆留存义士名。
撰联作者:祝瑞洪
书法作者:翟志伟
浪劈江天,浮沉一线开生路;
舟回津渡,仁义千秋说救星。
撰联作者:丁欣
书法作者:丁超
拯溺扶危,德昭天地;
救生行善,功盖山河。
撰联作者:范然
净丑旦生,扮靓千秋俊杰;
管弦丝竹,奏鸣万种风情。
撰联作者:丘溪居士
(蒋光年)
书法作者:贾玉书
用楹联韵律之美
见别人目之所及
发别人心中感叹
展现古街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