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码头街,街道的样子基本没有变化,房子还是老模样,路依旧是石板路。佛教、道教、天主教、藏传佛教建筑沿街可见。街上的建筑多为砖木结构,朱红色的飞檐雕花窗栏给人以“飞阁流丹”之感,传统建筑符号将古街点缀的古色古香,沿街火红的灯笼更是使得古街充满了祥和的氛围。街道两侧鳞次栉比的二层仿古小楼似乎能把我们带回那河清江晏,物阜人熙的年代。依稀记得过去沿街都是些小店:饭店、包子店、百货店、裁缝店、箍桶店、嫁妆店、书店、香店、客栈……短短百米长的街道上竟有各式店铺150多家,可见当时是多么繁华。回到现在,沿街依旧布满商铺热闹非凡,沿街商铺面锅里煮着小锅盖,热情地招徕着客人、水果零食、日用百货应有尽有……来往游客行人络绎不绝。走进小巷,又是一番景象,青砖、粉墙、黛瓦尽显古朴。三两游客散步闲聊,越往深处走越静谧,越能体会到小码头街的魅力。如今依旧仍见到 “利泰坊”、“民国元年春 长安里”、“德安里”、“吉瑞里西街·1914”等字样的门牌。小巷深处,趣味无穷,每一个地名背后都它的由来。
图片摄影@孙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