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西津 > 西津街区 >

文史 | 《大义救生话红船》:乾隆进士蒋宗海的救生义举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2-12-10 浏览次数1 次

图片






乾隆进士蒋宗海的救生义举


蒋宗海(1720年—1796年),字星岩、号春农。他是救生会第二代会董蒋豫的独生子。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举人,是年秋会,联捷二甲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仕途一片大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的父亲蒋豫此时却身染重病,不久去世。按清制,蒋宗海丁忧守制。母亲也已经79岁,体弱多病。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蒋宗海是个极孝之人,决意告别仕途,居家侍奉老母,同时就近游学江淮,接手京口救生会,一心一意教书育人、拯溺救生,成就一代传奇。





01

“文章气谊 岿然为江淮宗主”

图片

蒋宗海画像 


辞官南归后,为了维系生活,蒋宗海先是受聘于镇江知府、两淮运使卢见曾修编《金山志》《焦山志》《平山堂志》,入主盐商江鹤亭创办的扬州书局,帮助朝廷选编《四库全书》,声誉日渐增长。由于他精于辨识古籍善本,经他手选呈的《四库全书》,十分精湛。总纂纪晓岚得知为蒋宗海主持审选,特意给他写信:“天下秘籍,纷涌而来,目不给赏。然私心评品,以扬州所献为第一,浙汪康古家次之,范氏天一阁又次之。诸巨公皆以鄙论为公。顷晤戴东原徵君,乃知扬州所献出自我公。挹水于源、取火于燧,信哉!老眼无花也”。借此机缘,他广求善本,缮修补藏,成为一代藏书大家。章学诚说蒋宗海“生平读书为根底之学。先世藏书著录三千卷,至先生减衣节食增购至三万卷。多手自校,丹铅矻矻,终年不辍手也”。翁方纲在《蔣宗海文集序》中说,蒋春农每次来做客,手里都带着书箧,阅读时“快辨横飞”。叶昌炽《藏书记事诗》更为春农作藏书诗:


颒面何忧脂药钱,

且听宋椠及唐镌。

手持箧椟飞雄辩,

玉屑霏霏落四宴。


乾隆三十六年以后,蒋宗海相继担任如皋雉水书院、仪征乐仪书院、扬州梅花书院山长,前后二十四年,教书育人,一时名动四方。蒋宗海执掌梅花书院,是当时一大盛事,影响很大。青年蒋宗海就读于扬州安定书院,其历届山长如储六雅、陈见复、王次山、查星南、张秉均、王文河、邵北崖等都是当时学界大儒,非常器重、欣赏蒋宗海,认为其“博览典籍,学在何义门、陈少章之间”。当他以肄业于安定书院,再以进士身份受两淮盐政使徵公延聘入主梅花书院时,时论认为“以安定肄业诸生掌梅花书院者,唯蒋宗海舍人一人”,地位突出。


图片


图片

蒋宗海读书的扬州安定书院和担任山长的扬州梅花书院故址


晚年蒋宗海受邀主修《嘉庆丹徒县志》。归乡四十年,留下《蒋春农文集》《遗研斋集》和《蒋舍人随笔》,以及前述四种志书。据蒋秷在《蒋春农舍人行状》中说,还有诸多著作散佚。他也是京江画派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绘画、书法、金石艺术皆造诣不凡,惜传世稀有。作为著作家、散文家、教育家、藏书家、艺术家的蒋宗海,泰州李保泰评说他“家虽贫,位虽未显,以文章气谊岿然为江淮宗主者,数十年风会淳漓、迁变始终,未之有易也”。


图片

蒋宗海书法作品《名园》





02

募捐于镇扬两地 救生在大江中流

蒋宗海的救生义举,仅见于《嘉庆丹徒县志》及后各志记载,寥寥数言,不及万一。但是评价极高,说他自其父之后“数十年来绍承先志、独力维持,在本邑及扬州劝募捐助”。蒋理去世之后,京口救生会失去重要经济来源,面临很大困难。此时蒋宗海独力主持救生会,他的父亲并没有留下多少财产,救生会只在辛丰有良田十亩、芹菜田(水田)十亩、门面房六间,收益微薄。于是他将救生会的主要事务委托他的儿子蒋秷管理,自己则凭借在扬州的声望,向各大绅商募捐经费,维持救生会的运营。而他自己生活简朴,治家俭约:“衣不求帛、闺中无金玉珠翠之饰。律身俭约,盘蔬盂饭,衣裘数十年不易。”救生会最困难的时候,蒋宗海甚至靠典当借贷来维持运转。


蒋宗海执掌救生会时期比较著名的救生案例,当属乾隆四十五年三月两次救护皇家官员。三月初二日,蒙古王公德勒克及家人一行乘船渡江,在金山江面翻覆,当时梢工刘永太、水手杨二等六人驾救生船在江上巡查,发现金山“大溜”有船遭风覆溺,随即飞桨驶往捞救。德勒克等同船家人共九人被溺,全部救活上岸。这件事惊动了乾隆皇帝,命令查询并奖励捞救德勒克及其家人的救生船船工。德勒克是皇亲国戚,因此,官府奖赏救生船头目刘永太一两重银锞五个,其水手杨二等六名拟各赏一两重银锞二个。


同一天失事的还有护军富祥的船只。富祥与达春以及跟役鲍二乘坐尖头船渡江,并由江船带纤牵引,行驶到江中间,尖头船被打翻,所有人包括水手都掉落江中。富祥及鲍二抱住浮水桅杆,由本船水手将二人从船底拉起,随即救生船赶来,将富祥、鲍二并水手六人全行救活,登上红船带至镇江,换了衣服,喝了热汤水,第二天才返回扬州。


这两件救生事迹,使得镇江救生红船声誉鹊起。江苏巡抚吴坛借此机会,又奏请朝廷同意,增设了四只大江救生船。





03

创新机制  积累善产

图片

《嘉庆丹徒县志》卷二十六《义举》救生会条 影印件



乾隆五十年,救生会的经费再次发生困难。六十六岁的蒋宗海不退反进,进一步提高救捞奖励标准:凡捞救活人一名赏钱一千二百文(约银一两二钱),捞获浮尸一名暨买棺、抬埋,共给钱一千一百五十文。他也意识到仅靠一己之力万难正常维持救生会,一面努力劝募,一面大胆改革,实行董事轮流执月制度,规定募捐经费如有不足,由执月董事补齐。在他编纂的《嘉庆丹徒县志》中,这些贡献突出的义士,皆有记载。比如在他为亲家郭家麟撰写的传记和墓志铭中,就记载了郭氏父子参与救生的事迹:“江上救生会亦先人所创,岁久董事者或非其人,君重加振作使复旧,岁活人无算。”这里说的郭家麟先人,就是他的父亲郭炎,参与了京口救生会创始时期的善举,而郭家麟父子参与蒋豫复兴救生会的十八同志团队,并一直延续到蒋宗海时期的救生活动。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义士吴北海自行请缨经理救生会,他自备资斧、添置红船、完善制度、实行限载。“限禁舟子渡人不得逾额”,这个记载说明,乾隆后期京口救生红船在救生之余,已经开始施行义渡。


图片

汪启淑《续印人传·蒋宗海传》记述蒋宗海艺术成就


对于京口救生会的另一项改革,就是加大善产募捐的力度。关于劝捐的田产和大宗银两,《嘉庆丹徒县志》记载很清楚。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本邑李英捐送登云寺田六十亩;五十八年(1793年)镇江府知府王秉韬捐银三百两存典生息;五十九年(1794年)常镇道查淳将育婴堂田地二百三十八亩拨送救生会,其中山嘴田九十四亩,大敌巷山田十九亩,高资圩田七十五亩,芦滩五十亩。加上他的父亲蒋豫时期留下的田产二十二亩和六间市房,合计救生会有三百二十亩田地,三百两白银和六间市房。晚年的蒋宗海,为京口救生会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善产收益,为蒋宗海之后蒋秷经理救生会及长远打算,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图片



图片
图片

蒋宗海篆刻艺术欣赏




文 祝瑞洪

编辑 刘婷婷

审核 周婷婷 叶梦琦 葛文斌 高义刚

来源于“《镇江壹周》见义勇为专版第16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