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游记 >

【历史】争奇斗胜都天会

编辑:未知 时间:2016-12-04 浏览次数124 次

 

 

 
西津渡小码头街101号,在清末明初时是“都天大帝”的“行宫”。

 

 

 

每年都天会行会期间,这里人山人海,香火鼎盛,都天会的巡游队伍都要经过这座“行宫”,其实,举市若狂,热闹非凡。都天会,传说是为了纪念唐代雎阳守将张巡的。张巡(709-757),蒲州河支(《全唐书》称为邓州)人。他聪悟有才干,举进士,三次以书判拔萃入等。元宝中,调售清河令,素有能名,重义尚气节。如果朋友以危难窘迫相告,他必“倾财以桖之”。安禄山作乱,张巡劝说谯郡太守,修缮城池,招募兵勇,准备迎敌。他则招兵买马,坚守雍秋。至德二住,雎阳城中粮尽,人心危恐,随时可能发生兵变。张巡面对三军,杀死小妾,给将士分食。将士泪如雨下,不忍食之。张巡队将士说:“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人,坐视威迫。”他强令将士将小妾之肉吃尽。接着,“又令披括城中妇人,以至男夫老下继之,所食人口两三万”。他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肾裂血流,齿牙皆碎”。后来,终因寡不敌众,十月城陷,张巡被杀。这样一个唐代的愚忠之将,所以在镇江被奉为神灵,据说是来源于一个荒诞的神话。说是在太平军反攻镇江的战役中,侍王李侍贤,曾以4万兵马包围镇江城。一次夜袭北门,他兵临城下时,忽然看见城墙上布满“英济王”(张巡明代被敕封为英济王)的灯号和“张”字大旗,便望而生畏,勒马退兵。守城清将则说是“都天大帝显灵”,便奏报朝廷。清帝立即给张巡“旻天大帝”的封号。都天会便开始盛行起来。接着又有人传说,“都天大帝能驱魔逐疫,以保五谷丰登。这样,都天会便成为镇江一年一度,人气最旺的赛神“狂欢节“。

 

 

 

 

镇江都天会的行会日期在农历四月十日至二十日之间,具体日期则由会首于神前抓阄决定。都天会由各行业会堂(行业会馆)共同举办。各业会堂都供奉各自的菩萨或祖师,并有堂名。堂名一般都是所供奉的菩萨的名号。会堂负责人都是都天会的会员。行业从业人员也是行会的参加者及执事。都天会的行业经费,来源于各会堂向同业各店号按营业额抽取的“厘头”。一些大行业往往投五六千两之多。正式行会前几日,老百姓忙于“上庙”,烧香祈求“都天大帝”保佑。位于镇江城东南郊宝塔山都天庙旁河中,停满高悬朝山进香黄旗的船只。各会堂在行会前一日,都抬着各自供奉的神像去都天庙参见“大帝”。参加行会的会堂有七十二家半,半家是仪仗较少的“锞儿会”。行会当天,各业都抬着神像,有都天大帝、南国公、雷国公、花神、麻神、主相司等,并打出各式仪仗,五彩缤纷,层出不穷,争奇斗胜。这些仪仗,有丝绸锦缎、金丝银线精绣而成的龙袍,伞、旗、扇,有用玉器、珍珠、琉璃装饰而成的茶担;有用名贵檀香木、楠木精工雕镂而成的香亭,銮驾;有用黄金、白银打造而成的香炉、蜡烛台;有名人字画、各是古董;还有各式兵器等。这些仪仗的顶角,包括抬杠、扁担都要包铜裹银,系以红绸,富丽堂皇。都天大帝出巡时,前呼后拥,有“值殿当差”、“值殿銮驾”、“内班更衣”、“乐队”、“阴红内班”,还有“书隶皂班”等,争奇斗异,盛极一时,管弦竞奏,鼓乐齐鸣,惊天动地的,八面威风。都天会行会路线起自都天庙,往东门坡,鼓楼岗,由中街至大市口,绕道署衙门进西门大街,银山门,西津渡,然后从伯先路、新马路向回走,由双井巷至大市口向南,经观音桥巷,南门大街回庙。行会期间,不仅全城轰动,举市若狂,而且大江南北,赶着来看会的外地人估计有二三十万之多。清代著名诗人赵翼(瓯北)曾写《镇江观都天会》,描写都天会的盛况,“润州城东都天会,年年四月大报赛。七香亭导八掆舆,彩仗前驱一对对……”《印雪轩随笔》也曾记录了当时的盛况:“赛神之盛,莫过于镇江之都天会。旗帜之鲜明,仪卫之肃整所不待言。其尤注意者,则在香亭与茶担。香亭多至数十座,样各不同,而镂刻俱极工巧。茶担亦数十副,所陈悉宝贵之物。是日自己刻起至观毕回署,已上灯。早餐毕,往府前观灯会。登台遥望,但见火龙一条,蜿蜒而来,视白昼更添异彩。至三更后疲极归寝,而会客不知何时始尽也。……赵瓯北曾七古一篇极力铺排,然摹写究未尽也。”
都天会行会期间,镇江市面临商业繁华火爆至极。各业均借都天会之机,炫耀行业资本,扩大行业影响,推销行业产品。行会期间旅馆、餐饮业、绸布业、南北货业等营业收入猛增。各批发行业更是生意兴隆,木材、京广杂货、五金洋货等几个行业成交额可达数百万两(银)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