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西津 >

镇江史志 | 信仰坚定 忠贞不渝——记新四军抗日名将韦永义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4-02-23 浏览次数192 次

韦永义(1908~1999年),又名韦继平,镇江丹阳人。他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勤奋学习,立志追求真理,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日寇入侵,19岁的韦永义毅然参加革命。1939年5月经陈毅和管文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人生理想和信仰。


图片


1938年4月,韦永义回到丹阳家乡,在管文蔚组建抗日自卫总团的号召和推动下,与朱廉贻共同在西门外组建练塘区六乡抗日自卫团,参加并受丹阳抗日自卫总团领导。同年6月,他奉调总团任政治处主任,主要负责对外联系,到各乡自卫团了解情况,帮助整顿组织,发委任状,盖图章等工作。稍后,即以主要精力投入举办抗日自卫团干部政训班。


1938年7月,丹阳抗日自卫总团整编为丹阳抗日游击纵队,韦永义任游击纵队政治处主任。同年9月,丹阳抗日游击纵队整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对外称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此时,韦永义奉命与管寒涛以主要精力办好第3期抗日自卫团干部政治训练班。训练班主要开设政治、军事两门课程,韦永义和管文蔚讲政治课,梅嘉生和管寒涛讲军事课。同年底,挺进纵队以特务连和卫生队为基础,吸收贡夏家、童家桥、朱家圩一带自卫团组成第3支队(原第3支队改称第4支队),韦永义调任支队长。接着,他率部从大港附近聂家村渡过长江,到达江都县吴家桥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设新四军北上南下的桥头堡,开辟敌后根据地。


图片


1939年7月,韦永义和梅嘉生作为挺进纵队党委选派的中共新四军第一次代表大会列席代表,随同正式代表管文蔚赴皖南泾县参加了新四军首次党代会。会议期间,项英和陈毅找管、韦、梅3人谈话,布置挺进纵队向北发展任务。韦永义未等军党代会结束,即星夜返回苏南着手开展向北发展的各项准备工作。同年10月,叶飞率江南抗日义勇军到扬中与挺进纵队会师合编,韦永义调任合编后的新四军挺进纵队第4团团长。1940年初,韦永义赴皖南新四军军部学习。同年4月,统一战线性质的准政权组织镇(江)丹(阳)武(进)扬(中)四县抗敌委员会成立,韦永义于6月增补为副主任兼军事科科长。同月又任江南抗日救国军(即新四军江南抗日志愿军)西路司令部副司令,12月兼任镇江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成立镇(江)澄(江阴)区督察专员公署,韦永义先后任副主任、主任。4月起,历任丹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苏南第四行政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中共苏中第二地委城工部长,苏中第一行政区副专员、专员,苏中第五行政专署专员兼苏中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新四军第6师西路保安司令部司令兼第18旅第51团团长。参与了苏南、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坚持、发展工作,参与领导苏南丹北地区的反“清乡”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韦永义历任苏中第2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苏中第二行署专员、第二地委书记,镇江地委副书记、镇江军分区政治委员(1949年4月),率部在苏南、苏中地区进行艰苦卓绝的敌后斗争,坚持和扩大敌后根据地,有力配合解放军在华东正面战场的作战。1949年4月至9月,韦永义任中共镇江地委副书记兼中共镇江市委书记,参与筹组渡江后镇江地区的接管工作。在突破“天堑”的渡江战斗中,韦永义跟随部队冒着敌方炮火和枪林弹雨从泰州永安洲附近强渡长江,在扬中登陆,一天内解放扬州全境。镇江解放后,韦永义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搞好生产、恢复生产中。在接管过程中,韦永义注重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阐明时事形式,了解各阶层人民的反映,推动了接管工作的进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韦永义历任中共镇江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苏南区党委工业部部长、工会主席,无锡市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等职。1954至1966年,先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政法部部长、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务委员会秘书长和无锡市委书记、江苏省副省长等职,为江苏的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在参加省委常委工作期间,韦永义坚持原则,维护团结,坚持按党的德才标准选拔和使用干部,为江苏各级班子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韦永义遭受迫害,但他对党的信念始终毫不动摇。1977年恢复工作后,他先后担任省委顾问组组长、省委政法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检察院检察长、省第四届和第五届政协副主席等职,为开创江苏政法工作新局面作出了贡献。1999年6月因病逝世。


韦永义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一贯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信共产主义,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他具有坚强的党性和高度的组织观念;他一贯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他的一生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愉的初心和使命。